乳糜泻
遗传、环境因素等引起
严格的终生无麸质饮食
乳糜泻患者一级及二级亲属、糖尿病、甲状腺炎患者易发
无传染性
定义
乳糜泻(celiac disease, CD)又称麸质敏感性肠病,具有遗传倾向。其是一种对含麦胶食物不耐受而导致的肠源性吸收障碍的小肠自身免疫性疾病
脂肪泻、体重减轻、营养不良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以小肠绒毛萎缩,去麦胶后症状迅速缓解,小肠病变可逐渐恢复正常为特征。
分类
典型乳糜泻
存在腹泻和/或吸收不良的症状和体征(如脂肪泻、体重减轻或营养素/维生素缺乏的其他体征);停止摄入含麸质食物后,黏膜病变和症状通常在数周至数月内消退。
非典型乳糜泻
此类患者通常存在乳糜泻的肠外表现,包括贫血、牙釉质发育缺陷、骨质疏松、关节炎、转氨酶升高、神经系统症状、不孕/不育等。
亚临床或无症状乳糜泻
患者无症状,可能是在内镜检查时偶然发现,也可能在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时检出。经无麸质饮食治疗后,许多此类患者可通过回顾发现,先前未视为异常的亚临床症状。
潜在乳糜泻
用于描述乳糜泻特异性血清抗体阳性、但十二指肠黏膜活检结果正常的患者,也用于描述血清学检测结果呈阳性,且上皮内淋巴细胞增加(Marsh 1期病变)的患者,此类患者有发生典型乳糜泻的风险。
潜伏性乳糜泻
是指过去出现乳糜泻,但经无麸质饮食治疗后已完全恢复,且重新恢复正常饮食也“无症状”的患者。
难治性乳糜泻
难治性乳糜泻是指即使坚持无麸质饮食也持续存在症状和绒毛萎缩。无麸质饮食方案未能改善病情的原因大多是患者对饮食调整的依从性较差,或者存在其他潜在的吸收不良性疾病。
发病情况
国外以欧洲、美洲和澳洲的白种人中较多见,国内多发生于以小麦为主食的北方地区,新近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该疾病发病率为 1%~2% 。
本病女性多于男性,可存在于任何年龄组,多见于 2~6 岁儿童或青壮年,近些年发现老年患者增多。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Copyright© 2022-2025 药直供 版权所有
互联网药品信息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